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资讯创业故事正文

江油书写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奇迹 李白故里谱新篇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7-03-11 浏览次数:1770

9月17日,全国百家党报老总带队采访江油市,与会者为这座城市的重新崛起而振奋。

江油,在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中直接经济损失达592亿元的城市,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,城乡88万干部群众抢抓机遇,坚强奋起,努力争当科学重建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。

截至8月底,江油市总投资407.88亿元的1353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完工1181个、完工率87.29%,完成投资347.72亿元、投资完成率85.25%,“三年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”目标顺利实现;总投资30亿元的300个河南援建项目基本建成。

如今,城乡住房焕然一新,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幅提升,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极大改善,经济止滑提速加快发展,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,江油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,成为科学重建、科学发展的新典范。

民生优先 群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

金秋时节,雁门山麓稻黍飘香。在江油的广大乡村,山间路旁,连排修建的红瓦白墙“乡间别墅”随处可见;一眼望不到头的蔬菜大棚、成片果林,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喜人。早在今年2月,江油市便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任务,全市11.77万户群众喜迁新居。

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后,江油市按照以人为本、民生为重的要求,把农房重建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。市、乡两级成立了农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,制定了农民自建过渡安置房和永久性住房“两步并作一步走”的工作方案,实行市级领导包片和联系乡镇责任制,乡镇干部、场镇单位结对帮扶群众建房的工作机制,形成了“乡镇有人管,村村有人抓,户户抓落实”的工作格局。

为稳控建材价格,江油市在加强建材生产、调运的同时,建立建材特供机制,极大维护了建房群众的利益。针对全市农房重建建筑施工力量不足的情况,江油分期分批培训了700多名建筑工匠;动员市里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参与农房重建,并从北京、福建、重庆等地组织300多家有资质的建筑公司,帮助农民建房和维修城镇震损房屋。

江油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建房资金难题,市委、市政府斥资2.4亿元作为农房重建的贷款担保基金。金融部门为52314户需要贷款的农户,核定10.26亿元建房专项贷款。全市拨付农房重建资金及农户自建过渡安置房补助资金近20亿元,有效推动了全市农房重建。

与此同时,江油按照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精心指导、分步实施、统筹推进”的原则,选派127名党员干部、组成31支党员服务队,深入社区督促指导城镇住房维修加固。全市10万户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部完成。9900套城镇住房重建全面完工。

另外,江油市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契机,采取争取河南援建资金、国家项目补贴、自筹资金等办法,加快城市居民住房建设。灾后建设廉租住房2025套,通过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方式,使城镇2万多名贫困群众受益,住房保障率达100%。

今年1月12日,江油市方水乡白玉村给60岁以上老人首发每月55元的养老金,农村老人老了也能像城里退休工人一样领养老金。而这只是江油市地震灾后实施社会保障方面的一个缩影。截至目前,江油共完成参保信息采集和参保登记34万人,占全市应参保对象52万人的66%;已核准60周岁以上享受基础养老金对象6.85万人。

不仅如此,目前,江油市新增就业人员8539人,“4050”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53人;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49086人;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.6万人。与此同时,江油市纳入城镇低保12046人、农村低保56150人,城乡困难群众全部得到了有效救助。

城乡统筹 着眼长远建好公共设施

涪江之畔,江油市彰明镇卫生院人来人往。这所灾后恢复重建投资超过千万元的卫生院,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就医,也正在为临近的江油·河南工业园提供医疗服务,成为江油推进城镇化,实现“三化”联动和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之一。

彰明镇卫生院是江油市灾后恢复重建的71个医疗卫生项目之一。列入灾后恢复重建的卫生项目遍及江油市城乡,布局合理,功能齐备,规划建设面积26.6万平方米,总投资5.4亿元。

“灾后恢复重建不能简单地进行复制,重建要为长远打算,为经济发展提速服务。”江油市委书记颜超说,“江油重建伊始,便注重规划,注重整合资源,注重提升功能,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重建。”

在重建中,江油规划先行,合理布局重建项目,用好每一分重建资金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,江油的重建使学校、医院等硬件条件跨越20至30年,成为最牢固、最现代、群众最满意的示范工程,加速了江油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步伐。

目前,江油全市113所学校重建已经全面完成;71个医疗卫生项目完工59个,今年底将全面竣工投用;125个民政福利项目完工90个;374个文化旅游重建项目完工356个。伴随一大批打基础、利长远、惠民生的基础设施重建项目的大力实施,江油城乡保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。全市136个道路交通重建项目完工129个;187座病险水库整治主体工程全面完工,新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工程772处,解决了42.3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。在江油,不管在城镇,还是在农村,群众出门就是水泥路,村村有卫生室,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大大提前。“我们把城市风貌打造与灾后恢复重建结合起来,每一条单体建筑临街立面都要在统一规划下进行,现在,每一条街道的单体建筑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。”江油市规划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按照“脱县味、有诗味”的要求,江油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,城市形象正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快速提升。江油整合灾后恢复重建、对口援建资金,加快“一江两岸”新区建设。总投资13亿元的集防洪、电站、景观工程于一体的涪江大堤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后,在极大提升江油的城市品位的同时,加上涪江上游武都水库的调节作用,可使江油市区的防洪能力提高到抵御200年一遇的洪水灾害。

在江油,纳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文物保护单位项目共有10个,总投资2.09亿元。国家保护单位窦圌山云岩寺的天王殿和碧云洞抢险加固已完工;红军胜利纪念碑、蒋德钧德政坊已维修竣工。

目前,李白故居太白祠、陇西院和李白纪念馆恢复重建已完成。江油市正抓住李白文化体系建设这根主线,规划建设的李白文化产业园达14平方公里,努力深度挖掘李白文化,打造示范文化精品。

发展为要 产业重建显科学发展真功

九月的江油工业园,攀长钢搬迁项目顺利推进,川矿新项目加快建设……“每月力争新上和开工一个上亿元项目”,眼下的江油一派繁忙。

江油,因工业而兴的城市,在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中,5000余户工业企业遭受重创,企业直接经济损失78.09亿元。

“重振工业就是重振江油。”江油市市长宋开慧说,江油坚持科学重建,牢固树立“全市抓发展,核心抓工业”的理念,抓住灾后随处重建、对口援建、扩大内需等机遇,大力实施园区、企业、产业三个倍增计划,加快了工业经济的复苏与提速。

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工业的思路,江油市在震后把工业园区作为实施“工业强市”战略的主战场和联动推进“三化”的主阵地,提出到2012年,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“百亿元产值、百家规模企业、十亿元税收”的全省一流工业园区。为此,江油斥资8.9亿元实施园区倍增计划,完成6.7平方公里江油河南工业园建设。随着园区9条道路、9.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、企业科技创业中心、雨污水泵站、变压站等主要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相继竣工,27.9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远景规划正在变成现实。

震后至今,江油市对工业园区的投入比过去16年的总和还多。现在,园区面积比地震前扩大了20平方公里,为工业集中发展、招商引资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、与河南开展“对口合作”搭建了平台。“筑巢”是为了“引凤”,为充分发挥园区的载体作用,江油按照“政府引导,市场运作,企业主导”的原则,创新招商方式,并积极引导河南的优势企业到江油投资兴业。目前,江油工业园区已有150多家企业入驻,其中规模企业72家。

江油市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,在“大抓项目、抓大项目”和“扩大总量、优化结构”、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思路的引导下,狠抓重点项目推进,着力实施企业倍增计划。今年,全市以每月新上或投产一个投资上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为目标,大力推进浙江红狮、龙凤电站等5个投资上亿元、丰威特钢硅钢等8个投资上千万元的在建项目和攀长钢新区等9个投资上亿元、南玻矿业60万吨石英砂精加工等14个投资上千万元的新建项目建设。

江油在工业项目疾风猛进的同时,新农村建设亦如火如荼。在江油市九岭镇,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核心区11个项目建设已经完成。在核心区的引领示范下,涉及5个乡镇23个村的绵江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全面启动。30亿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、30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、4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、200万头种猪良种繁育基地、300万只优质獭兔基地……在30多公里长的绵江产业带上,现代化生产正驱动着农业向产业化、规模化迈进,促进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
江油市各乡镇也积极行动起来,充分把握对口援建机遇,大力引进和发展产业化项目,为当地农业发展增强后劲。目前,重兴、云集1200亩薄皮核桃基地已经建成,香水200亩蔬菜大棚现已投入使用,一大批农业产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。

另外,今年以来江油市按照“一基五化”要求,紧紧抓住灾后恢复重建、河南援建和扩大内需机遇,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,千方百计扩大农业招商引资,全市农业发展阔步前行,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。西屏獭兔养殖园区标准养殖场扩建工程已完工;农业招商引资呈现良好态势,一批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正相继入驻。

上一篇:暂无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